圆明园究竟有多美?已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这样描述: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渊源:一种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种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
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月宫似得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这座像城池一般规模巨大,经过几世纪营造的园林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类。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
雨果没有到过圆明园,他一直希望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圆明园,这个愿望成为他永远的遗憾。自从1860年的那把大火之后,这座号称“万园之园”的世界上最辉宏的皇家园林没能留给全人类,而是在一片谴责和哀婉声中被付之一炬,并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后人对于圆明园的印象,只剩下一具兀立于荒野中的大水法石拱门的残骸,流溢出冰冷的青灰色。这是一块青灰色的伤疤,凝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结里。对于这座汇聚了人类文明所有精粹的圆明园,人们的印象只是一片灰蒙。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2》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3》布面综合绘画
作为生长在中国的艺术家,乌兰在走出国门后,驻足于卢浮宫、凡尔赛宫及枫丹白露城堡所陈列的中国珍宝面前时,这些珠光宝气,流光溢彩,富丽堂皇,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竟然都是来自圆明园,来自1860年的那场劫难。而当他矗立在圆明园遗址,面对那片废墟和焦土的时候,又是一片茫然。他查阅历史资料,想要弄清当年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征战中国,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为什么不能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甚至想知道当时英法联军、清朝政府、清军部队以至中国民众的状态和心态,如何能够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被这样野蛮地劫掠、焚毁。
然而,历史资料中关于圆明园罹难的记载只有一些泛泛的语句,国人对于圆明园的认知也只有大水法的惨淡青灰,而大水法在圆明园贰佰景群中,连百分之一都占不到。昔日圆明园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景观又是一个什么状态?这片青灰成为笼罩在画家心中的一团疑云,挥之不去。直到在法国看到同是在当年被掠去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才产生了运用当代绘画语言描绘圆明园的创作冲动。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4》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5》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6》布面综合绘画
二
西洋楼的青灰成为画家意念中的主色调,一切创作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
国人对于圆明园的认知是残破的、扭曲的、碎片化的。乌兰的责任是要把这些碎片捡拾起来,拂去尘土,再把他们缝合在一起,用色彩让人们去感知这座园林的历史、内涵和命运。
与《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相比,乌兰笔下的圆明园,一反旧有的传统概念,他打破固有的写形模式,而用色彩、色块,借助多种综合材料,依靠色彩中包含的情绪元素抒发个人的情感。他笔下的圆明园,已不再是表面化的图形写照,而是充满温度、饱含情绪、超越形而上的圆明园。换言之,是抽象意义上的精神的圆明园。
乌兰描绘的圆明园,是一片灰蒙、迷幻的世界。里面有他无尽的想象、疑虑、推测和迷茫,有时清晰,有时模糊。他大胆借用了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他以中国水墨为基础材料,以水墨晕染的特有的灰调为主色调,放纵思维和想象,在无尽畅想中捕捉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绪,不再拘泥于形的束缚,而任思想的色彩驰骋于画面。或自由奔放,或信马由缰,或边界鲜明,或割裂后重组,其技法和手段,工具与材料,似乎完全打破了绘画的常规,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一切只为表达情感的需要。
读乌兰的圆明园绘画,有一种莫名的历史沉重感,感觉画面背后蕴含着太多的内容,光鲜和恢弘,激愤与惨烈,纠结与彷徨,无奈与隐忍·······一切尽在不言中;同时又有一种超然的轻松感,画面包容而柔和的色调,没有大肆渲染,没有直接冲击,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带你游历其间,启发你的思考,带动你的情绪。而这所有不可名状的东西,完全依靠色彩来传递。色彩是对这一切最好的诠释和表达。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7》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8》布面综合绘画
三
乌兰的这种艺术主张已成为当今画界的一股新思潮,并且逐渐成为一些有深度思考的艺术家着力探索的一种新语境。其在开创之初可能与很多固有的艺术主张相矛盾,但随着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往来和作品的频繁流通,中国绘画必然走向多元发展的新天地,必然建立一个新的艺术语汇,这个新语汇就是“新墨彩——灰界”。
“灰界”绘画以“灰调”为主色调,主张不用“黑”去画“灰”,往“黑”里“画”,向“灰”里走。高级的“灰”是“灰界”绘画追求的最高境界。灰色以其低调、神秘、意味深长而又难以捉摸的表现力受到实验美术家的重视和追捧。一批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也脱颖而出,画家乌兰就是其中之一。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局部 / 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局部 / 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局部 / 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局部 / 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生长在中国,传统水墨是滋养他成长的源泉,创作实践中又受到法国抒情抽象派的绘画影响,在回归水墨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反过来又滋养了绘画创作。这一做法既不同于前卫艺术家希望将西方现代主义元素融入中国画,也不同于五月画会和东方画会那样试图实现技法和形式上的东西合璧,从而在融入全球化艺术世界和植根于传统文化之间达成平衡。这是乌兰绘画创作的艺术追求,也是中国绘画的发展趋势。
乌兰的绘画表现还来源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精神滋养。他来自蒙古草原,搞过舞台美术;曾是军乐队的黑管演奏家;做过红极一时的歌手。这些营养是一般人无法补充的,这注定他血液里就流动着节奏和韵律,因而在乌兰看似平淡的灰调中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旋律。
“灰调”的高级之处还在于它将万千色彩都潜藏于平静之中,而与中国水墨画的色调不谋而合。深入觉知其对艺术本质和艺术精神的理解与把握,是古典情怀与当代精神的碰撞与融合。
在全球化和跨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水墨画面临着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必然要重新定位,摆脱旧有的偏见和既定的模式。乌兰尝试在同一幅绘画作品中融汇中国传统题材和意象,与创新的,甚至是实验性的技法相结合。乌兰的创作实践正影响着一大批艺术家投入“新墨彩”的“灰调”探索,他们所采用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多种多样。在这一开放的领域中,中国绘画的更新正在以一种不存偏见、兼收并蓄的方式进行,反映出艺术家们的创新活力。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9》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0》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1》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2》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3》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4》布面综合绘画
四
2012年中国两会期间,五大部委首次联合推选建国以来文化产业杰出人物,《人民政协报》设专版以《办一场永不落幕的艺术联合国》为题加以报道。乌兰作为代表之一位列其中,反应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界对其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不仅如此,乌兰“灰调”作品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年来,其作品先后在意大利、捷克、奥地利等国家参展并获奖。其中,在意大利的罗马艺术学院和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参展,并荣获“院士奖”;在捷克参展后成为国内获得欧洲“艺术金钥匙”的第一人。
乌兰的作品清亮明快、生发自然,画面充满秩序感和条理性,具有丰富的对比和几何构成意味,无论是构图还是氛围都令人耳目一新,这其中起到关建作用的便是“灰调”。所有这一切都是由细微变化的灰调来统一画面,营造出神秘、高冷而又朦胧的画面氛围。
当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艺术家审视自我、观察世界、拯救心灵的重要手段。在当代艺术浪潮的裹挟下,如何审视自身的文化传统,并与自己的艺术相结合,是所有艺术家需深思的命题。乌兰以其灰调作品的创作,不断尝试建立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链接,寻求对传统的深度认知和当代文化的认知觉悟。他作品中透露出的典雅意境和灰丽高雅的色调,追求光色交融中呈现出的细腻情怀,都彰显着某种传统文化的内涵。而画面呈现的灰色调又意味深远,极具亲和性和感染力,与画家本人的随心自在、淡泊宁静相契合。
乌兰用灰色调表现圆明园,新奇迷幻而又耐人寻味。圆明园虽然被烧毁了,但这段历史永远不会磨灭。乌兰在画面中营造出的深沉与冷静,启迪人们情不自禁的去思索圆明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5》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6》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7》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8》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19》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20》布面综合绘画
乌兰《Le Gris - musical 灰界-乐章之21》布面综合绘画
█ 简介
灰界艺术家
中国陶瓷艺委会副会长
北京丝路文化协会副会长
中国圆明园协会艺术顾问
法国国际艺术家与设计师协会 理事会员
2022年荣获意大利佛罗伦萨菲伦兹奖
Contemporary artist
Frenc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rtists and Designers
Member of the Arts Council
In 2022, he won the Firenz Prize, Florence, Italy
艺术档案
乌兰,祖籍内蒙古,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策划人、当代画家、音乐艺术家。现任陶瓷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法国国际艺术家与设计师协会 艺术委员会理事会员。我国第一代文化产业策划人,中国当代策划人先锋,全国两会新闻策划报导人物。
收藏:
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罗马艺术学院、柏林艺术学院、旺旺集团、鼎新基金会、京津日报、台湾商会等机构与个人。
WU LAN,Artist, Vice-président du Comité d’art céramique de Chine, Artiste membre de l’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istes et Designers vice-président de l’Association culturelle de la Route de la soie de Pékin, consultant en art de l’Association du Vieux Palais d’été de Chine.
Ses œuvres ont été collectionnées par l’Accademia di Florence, 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Rome, l’Académie des arts de Berlin, la ville de Paris, la Chambre de commerce tchèque et l’American Taiwan Association.